英山云雾茶 | ||||||||||||
时间:[2016年04月27日] 点击数:39554 | ||||||||||||
团黄贡茶 十味人生 第一味 爱心 凡事包容,诸事忍让。 第二味 虚心 谦虚为人,低调做人。 第三味 清心 平常心态,心灵平静。 第四味 诚心 将心比心,广结善缘。 第五味 信心 积极心态,行而取胜。 第六味 宽心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第七味 专心 事不分心,更有效率。 第八味 耐心 机会常有,持恒等待。 第九味 恒心 面对事业,非胜莫弃。 第十味 决心 一鼓作气,坚持到底。 团 黄 赞 黄冈市水利电力局 段 炜 英茗团黄,天下茶王。瑶池瑞草,降在天堂。 紫芽白蕊,身俏姿扬。汤清叶翠,馥郁甘芳。 月下焙成,对影初尝。喉润心清,世事皆忘。 消渴疗疾,胜似歧黄。 团黄茶业,做大做强。突出品牌,狠抓质量。 弘扬文化,遍撒茶香。以茶会友,兼以招商。 带动经济,振兴家乡,英山健儿,奋发图强。 走出英山,奔向四洋!
寄《英山云雾茶》 县政协副主席、杨柳湾镇党委书记、镇长 卢 峰 团黄贡茶久负盛名,由来已久。早在唐朝时期,团黄贡茶就被选为贡品,因其“色澄碧而清冽,味馥郁而沁芳”,多次被列为上品进贡朝廷,成为历代朝廷专用茶。全县优秀“星”级党员徐柏云创建的翻身湾茶业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团黄贡茶”生产,组建团黄贡茶专业合作社,依托“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发展模式,不断创名牌,制精品。2007年4月,注册了团黄贡茶商标,到目前为止,销售团黄贡茶15吨,产值达300万元,公司在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公司注册为诚信通会员,实行“团黄贡茶”网上销售,这在全县尚属首家,共计交易20笔,销售收入100万多元。 为普及茶叶科技知识,加强信息交流,扩大团黄贡茶品牌效应,从而使广大农民、各界朋友们学茶、懂茶、爱茶,英山团黄贡茶专业合作社编辑出版这本《英山云雾茶》,这是服务和推动英山茶叶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一项功在长远、利在当前的有益创举,是为把茶叶产业建设成为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希望产业而热情服务的真诚表现。要使“团黄贡茶”不断壮大,必须在三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在全面加强团黄贡茶质量管理上狠下功夫,严格标准,严格检验,严格监督;二是在实施团黄贡茶科技开发上狠下功夫,采用新技术、新包装、新工艺;三是在着力打造品牌上狠下功夫,精心打造品牌,宣传品牌、销售品牌,强化品牌意识,规范品牌管理,拓展品牌效应,努力提升团黄贡茶品位,展现市场魅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团黄贡茶伴着时代前进的足音一定会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值此《英山云雾茶》付梓之际,寥言几句,以为共勉。 二○○八年十二月十五日
茶园秋冬季管理技术意见 杨柳农技服务中心 二○○八年初的特大雪灾虽然给我镇茶叶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在广大茶农的精心管理下,2008年我镇茶叶出现了减产不减收的好局面。为了抓好2009年的茶叶生产,促进茶农增收,茶园的冬季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明年茶叶产量和质量,管理好,可提早上市,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市场竞争力。为此,我们杨柳农技服务中心就我镇茶园秋冬季管理提出如下技术意见: 一、清理茶园,深翻土壤。杂草和枯枝烂叶是害虫寄生和越冬的有利场所,结合修剪将枯枝和烂叶清出茶园集中烧毁,可减少越冬虫源;茶园经过一年的采摘后,行间土壤板结,通透性差,不利于茶树根系生长,因此,应在11月上旬前进行深翻土壤,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土壤的蓄水量,提高抗旱能力,有利于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 二、增施肥料。茶树秋末冬初施一次肥料,弥补茶叶采摘后茶树所消耗的养分,对提高翌年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都有显著作用。一般要求在11月10号施完为宜,施肥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饼肥和磷肥。 三、修整树冠。经过多年采摘的茶树,树冠生长枝结构一般较为细弱,“鸡爪枝”较多,消耗茶树养分,因此,要根据树势适度修剪。一般应在11月中旬前对生长好,生长旺盛的茶树,只能剪去茶树冠面8—10厘米,并将“鸡爪枝”全部剪除,促使下年发芽整齐;对茶树势已经衰弱,生产能力下降的老茶树,应采取重修剪、剪掉树冠高度的1/2,促进茶树树冠全面更新,恢复生产能力。 四、及时封园。在11月下旬前,用石硫合剂及时封园,能有效地减少茶园内越冬病虫基数,减轻病虫危害,有利于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降低病虫防治成本,保证茶叶品质。 五、及时防冻。我镇茶园的部份品种,抗寒性较差,应及时采取下列措施防冻。 1、灌水防冻。灌越冬水,可有效抗旱防冻。 2、行间覆草或覆膜,在茶行间盖草或盖薄膜防冻。 3、蓬面盖草或遮阳网。 4、培土防冻。对幼茶进行培土越冬,既省工省料,安全又高效。 5、喷防冻剂,在严寒到来时,喷防冻剂防冻。
2008年我国春茶产销形势分析 2008年初,我国主要茶区遭遇了严重冰雪灾害气候,给春茶生产造成较大的影响。春茶的开采期推迟,产量下降。根据2008年全国春茶产销形势分析会上大家反映的情况及协会会前开展的调查,预计今年我国春茶产量大约为65万吨,比上年下降5%,春茶的平均价格比上年上涨10-15%。 一、 产量。 今年年初的冰雪天气,不仅范围广,而且时间长。根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国茶园受灾面积达到930.7万亩,成灾面积达到了444.9万亩,而且还造成部分幼龄茶园的绝收。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浙江还出现了严重冰凝气候,造成茶树被冻坏、冻死。冰雪天气还造成各茶区开采时间比往年推辞了15—20天左右,造成春茶生产季节缩短,影响了春茶产量,特别是对名茶生产的影响更为突出。 采工紧缺是影响春茶生产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今年春茶期间,各茶区普遍出现采工难找的问题。采工紧缺问题一方面导致了春茶鲜叶不能及时采,甚至弃采,或者改制成大宗茶,降低了春茶生产效益;另一方面采工紧缺造成茶叶采摘不规范,采摘下来的茶青不标准,导致名茶制率的下降,影响了茶叶的质量。云南红茶和绿茶的恢复生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产销的矛盾。 综合各茶区反映情况看,春茶产量下降要远低于年初的预期,浙江、四川、江苏、福建等主要省份春茶总体产量将于上年持平,其主要原因:一是这几年新发展茶园面积较多,基本上能够抵消冰雪灾害对春茶生产造成的影响;二是在遭遇冰冻灾害之后,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茶园管理,减少了灾害对茶叶生产造成的损失;三是春茶生产期间的气候较好,有利于春茶生产。从茶叶结构上看,春茶产量下降主要是名茶(不包括乌龙茶)产量减少,大宗茶基本能够稳定在上年同期水平。 二、价格。 在主要茶区遭遇冰冻灾害后之后,市场对春茶减产的预期导致春茶前期价格上涨比较明显。在春茶大量上市后,价格开始快速回落。从总的情况看,春茶价格比上年上涨10%--15%。但是云南晒青绿茶的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0%。 影响茶叶价格除了冻害外,大家普遍认为生产成本快速上升是导致春茶价格上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今年采工的工资比上年同期上升了30%以上,农资、化肥、燃物料、运输和人工成本都在不断增加。因此虽然春茶价格上升,但是不少茶区茶叶生产效益出现了下降情况。 春茶价格涨幅较大的是福建的闽东地区,该地区由于坦洋功夫红茶的热销,加上茶叶适制性强,不少茶区的茶商聚集在闽东的福鼎、福安一带生产名茶,导致该地区的春茶价格大幅度上涨,高档茶涨幅在25%以上。闽东地区也是花茶原料的主要产地,国内知名花茶企业的原料生产基地都在闽东地区。原料成本的上升将会给后期花茶加工和销售带来更大的压力。 大多数乌龙茶生产还没有开始,市场对乌龙茶的需求增加较快将会进一步促进该茶类的产量增加和价格上涨。根据广东省茶叶行业协会反映,受干旱和生产成本增加的影响,广东单枞春茶价格上涨了25%。 三、销售。 春茶交易十分活跃。根据新昌中国茶市统计的数据,该市场从3月1日投入使用,至4月21日,成交额已经突破4亿元,而去年同期为3亿多元。浙江松阳一季度茶叶交易量500吨,同比增长78.6%,成交额1.3亿元,同比增长1.17倍。销区市场上,绿茶上市时间比往年推迟,市场销售集中,市场也比往年活跃,济南茶叶市场上春茶交易价格比上年也有5%左右上涨。 但是,目前广西横县茉莉花茶茶坯的交易低迷。分析其原因:一是今年横县茉莉花上时间将比往年推辞20天左右,花茶加工商采购原料时间推迟;二是在闽东茉莉花高档原料价格涨幅较大的同时,云南花茶原料价格出现下降,很多花茶加工商在看不准市场情况,处于观望状态;三是销区市场的花茶价格涨幅不明显,也影响了花茶加工商的生产积极性。 四、存在的问题。 1、采工紧缺。 不少茶区由于采茶工紧缺,无法及时按标准采收鲜叶,造成茶青标准下降。另外没有及时采摘的茶青也影响了春茶的产量。由于优良品种大面积推广和种植,导致采茶期高度集中,从而使采茶工紧缺问题更加突出。采用机械采摘,尤其是研制出适合名茶采摘的采茶机是解决采工紧缺的最有效途径。 2、生产成本上升。 由于国内CPI指数一直在高位运行,农资、化肥、燃物料、运输的价格涨幅较大,加上人工成本也在上升,使得茶叶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从目前情况看,我国茶叶产能远大于实际的茶叶产量,产大于销的情况将会长期存在,市场终端销售价格处于滞涨状态将导致了生产企业效益不断下降。因此,一方面要通过控制茶叶种植面积的发展速度,重点提高茶园单位面积产量,提高茶叶生产的机械化、标准化水平,不断降低茶叶的生产成本,来提高茶叶的生产效益;另一方面要通过产品创新,在扩大茶叶消费同时,要增加茶叶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3、产品质量安全。 今年的冰冻天气,将会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对控制农残较为有利。但是,国内外市场对茶叶质量要求将会越来越高。虽然这几年农药残留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但还是要常抓不懈,会议呼吁政府职能部门继续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管理。除了加强农药使用管理外,有条件的生产企业要在种植环节逐步推广良好农业规范生产,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的茶叶。春茶主要以名茶生产为主,不少名茶还是采用手工加工,生产环境和交易环境与食品卫生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应该逐步加以改善,积极推动清洁化生产和安全交易进程。 4、自然灾害。 从最近几年的春茶生产情况看,影响春茶的生产的主要因素还是气候条件,特别是倒春寒对春茶影响最大。今年的冰雪灾害发生后,由于措施得当,极大减轻了灾害对茶叶生产的影响,各地也积累了防止冻害的经验。因此加强春茶生产期间的天气预测预报工作,为春茶生产提供及时的预防措施,是保证春茶稳定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 五、对后期市场的预测 到目前为止,除了乌龙茶茶外,我国大多数茶区的春茶生产基本结束,产销形势的已趋于明朗。从总的情况看,预计今年茶叶总产量将会继续超过在110万吨。内销方面:由于名茶产量下降,将会导致高档名优茶的供不应求。大宗绿茶市场供应较为充足,市场价格将趋于稳定。由于茶叶深加工发展较快,市场对茶叶的副产品茶片和茶末需求较大。乌龙茶、湖南黑茶受市场需求旺盛的影响,继续保持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花茶市场将面临如何解决生产成本上升的问题,如果销售价格继续维持在现有的水平,将会影响到茶叶加工商的生产积极性,从目前情况看,受其它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茉莉花的价格也会出现上涨的趋势,因此今年花茶生产形势不容乐观。普洱茶最困难时期还没有过去,调整茶类结构,发挥云南红茶、绿茶的优势是当务之急。出口方面:受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上升、国际轮船运费提高的影响,今年茶叶出口形势比较严峻。
能否用茶水服药,专家认为不能一概而论。下列药物不可用茶水服药:含铁和含铝制剂,铁和铝会与茶中的茶多酚类物质结合而沉淀,降低或失去药效;镇静、催眠、镇咳类药物,因茶叶中含有咖啡因,具有兴奋作用,抵消了药物的作用;有些中草药,如麻黄、黄连、奎宁、钩藤、黄芩、人参等;酶制剂,如蛋白酶、淀粉酶,因茶叶中的多酚类可与酶结合,降低酶的活性;某些生物碱制剂以及阿托品、阿司匹林等药物;服用痢特灵、甲基苄肼时,少量饮茶可引起失眠,大量饮茶可使血压升高。 服用维生素类药物、兴奋剂、利尿剂、降血脂、降血糖、升白类药物时,一般可用茶水送服,而且有增效作用。 ~~~~~~~~~~~~~~~~~~~~~~~~~~~~~~~~~~~~ 茶冲泡几次为宜 茶类不同耐泡程度不一,人们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体会: 非常细嫩的高级茶并不耐泡,一般冲泡2次也就没什么茶味了。 普通红绿茶常可冲泡3—4次。茶叶的耐泡程度与茶叶嫩度固然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决定于加工后茶叶的完整性。加工越细碎的,越容易使茶汁冲泡出来,越粗老完整的茶叶,茶汁冲泡出来的速度越慢。但无论什么茶,第一次冲泡浸出量都能占可溶物总量的50%以上, 普通茶叶第二次冲泡一般为30%左右,第三次为10%左右,第四次只有1—3%。从营养的角度来看,茶叶中的维生素C和氨基酸,第一次冲泡后,就有80%被浸出,第二次冲泡后,95%以上都已浸出。其他有效成分如茶多酚、咖啡碱等也都是第一次浸出量最大,经三次冲泡后,基本达到全量浸出。由此可见,一般的红、绿、花茶,冲泡次数通常以三次为度。乌龙茶因冲泡时投茶量大,可以多冲泡几次;以红碎茶为原料加工包装成的袋泡茶,由于易于浸出,通常适宜于一次性冲泡。
隔夜茶能喝吗过去曾有一种传说,认为隔夜茶喝不得,喝了容易得癌症,理由是认为隔夜茶含有二级胺,可以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因为二级胺广泛存在于多种食物中,尤以腌腊制品中含量最多,就拿面包来看,通常含有2mg/kg的二级胺,如以面包为主食为例,每天从面包中食进的二级胺就有1-1.5mg。而人们通过饮茶, 从茶叶中食进的二级胺只有主食面包的1/40,可见是微不足道的。况且,二级胺本身并不是致癌物,必须有硝酸盐存在才能形成亚硝胺并达到一定数量级才有致癌作用。饮茶可以从茶叶中获得较多的茶多酚和维生素C,它们都能有效地阻止人体内亚硝胺的合成,是亚硝胺的天然抑制剂。因此,饮茶或隔夜茶是不会致癌的。但是,从营养卫生的角度来说,茶汤暴露在空气中,放久了易滋生腐败性微生物,使茶汤发馊变质。另外茶汤放久了茶多酚、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易氧化减少。因此,隔夜茶虽无害,但一般情况下还是随泡随饮为好。市场上的罐装茶水饮料,是添加了抗氧化剂并经过严格灭菌而制成的,与其他冷饮料一样,饮用是安全的。
※2008年12月2日,英山县茶商会二届三次理事会,在大别山茶叶广场五楼会议室举行。参加会议的有王义阶、陈海波、刘会元、陈德峰、杜国志等领导,茶商会全体理事以及特邀长冲茶场、乌云山茶场、野山香茶业、翻身湾茶业等企业代表。会上,茶商会会长汪格非作了2008年度工作报告,总结了一年来的工作成绩,找出了不足,对明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还审议了2008年财务报告。与会人员就英山云雾茶品牌建设、包装管理、市场拓展、资金筹措等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发展思路。 ※12月初,副县长王义阶代表县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这是我县继2006年聘请四位茶叶专家、顾问后,又一次与科研部门的合作,标志着我县茶叶产业从量的发展到质的提升转变,加快英山云雾品牌建设步伐。
2008年10月,英山团黄贡茶专业合作社一行两人赴宜昌,参加了为期七天的“全省无公害优质茶叶生产加工包装技术高级研修班”。学习期间,由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茶叶专家授课,对茶叶内含功能的研究、茶产业的发展、茶文化的建设等进行了系统培训,还进行了现场教学,参观了邓村绿茶公司,萧氏茶业集团、三峡茶城。
陈宗懋,男,浙江人,茶学专家。1954年毕业于沈阳农学院植保系。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现任中茶所研究员,博导,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和国际茶叶协会副主席。中国茶叶界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英山历史最早的团黄茶始于唐代。英山“团黄”、“蕲门”和安徽“黄芽”并称“淮南三茗”。因其“色澄碧而清洌,味馥郁而沁芳”被选为贡品,成为历代朝廷用茶,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以及《湖北通史》、《英山县志》中都有记载。欧阳修写有“共约试团黄,旗枪几时绿”之句。在《风流苏东坡之铁马冰河》中记载有宋代才子苏东坡任黄州团练时,曾护送团黄茶进贡朝廷,苏东坡为之叹曰“所谓贡品,却是一味团黄茶,此茶称为淮南三茗之一,口感叹而悠远,令人回味无穷,可怜我到黄州年余,却也不曾品尝”。 团黄贡茶由华中农业大学茶学专业监制,英山县翻身湾茶业有限公司,英山团黄贡茶专业合作社生产。选用大别山海拔500米以上,谷雨节前的无公害鲜茶叶,秉承传统加工工艺,结合现代化设备及技术,全自动清洁化流水线生产,其味醇、香高,形美之特点。
杨柳湾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座落在杨柳湾镇人民政府大院对面,与商品市场相邻,交通便利。有一个很好的农技推广、服务的阵地。 杨柳湾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是县农业局派出的担负着杨柳辖区农技推广服务“三农”的“以钱养事”单位。中心现有干部职工12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10人,农艺师4人,助理农艺师6人,高技工1人。 主要职责是: 1、植物病虫害和检疫性病害的监测、预防防治与处置. 2、农作物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 3、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和强制性检疫。 4、经济作物特别是茶叶产业的产、销服务和龙头企业的壮大、发展及品牌建设。 5、耕地地力监测,指导科学施肥。 6、农民的公共培训教育及农业公共信息服务。 7、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技术指导和抗灾救灾技术指导。 8、农村能源建设,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水、改厕、改圈)规划和技术指导。
泱泱中华史,浩瀚茶文化。英山云雾茶,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延续了皇家贡茶到民间饮品之转化,以其品质的独特内在,让一代代茶人为之痴、为之醉,演绎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茶之事、茶之恋、茶之忆。为了深入挖掘品牌背后的故事,展示茶产业发展的优秀成果,打造本土文化交流的平台。英山团黄贡茶专业合作社特创办《英山云雾茶》期刊,开设《茶叶技术》、《茶界信息》、《茶叶论坛》、《茶与健康》、《品牌文化》等栏目。由于我们水平有限,诚邀社会各界朋友参与,如果您愿意,将您的与茶相关名篇佳作提供给我们,让我们一起分享,一起述说那些茶之过往…… |